6.29.2009

夜之福鏡 & Ralph Gibson局部的藝術

大家引頸企盼的夜之福鏡更多討論出來了。

http://www.rangefinderforum.com/forums/showthread.php?t=76156
RFF上的討論。
http://www.cosina.co.jp/gallery/akagi-50/index.html
Cosina網站上的作例。有趣的是,Cosina網站上Sonnar的作例也是同一位攝影師,同一位model。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兩者的差異。

多數的意見是,是一支很穩的現代鏡。表現很好,連CV常被詬病的bokeh也表現得很穩。大小看起來好像也沒到龐然大物的程度。我想應該會是跟50/0.95A對打的鏡頭,跟老noct應該不是在一起比較的。可惜不會是我會想買的鏡頭。希望能很快就有多點途可以參考。

Ralph Gibson
http://www.ralphgibson.com/

我覺得他實在是一為妙人。身為一位攝影師,卻把自己弄得有點像EP,很愛吹捧萊卡,連他攝影集裡三不五時又要搬萊卡出來說一下,最好笑的是萊卡還為他出了Ralph Gibson紀念機,RG老兄也在自己網站上廣告,實在是讓我看了很不恥。但平心而論,我對Fine Art攝影的接受度很低,不過我卻滿喜歡他的作品的。

RG曾是Robert Frank的助手,他很愛說萊卡對他來說有多意義不凡。他一開始用rolleiflex TLR,說拍得很沒感覺,一改用徠卡,從此大徹大悟。不過,有趣的是,他賴以成名的風格,卻根本不是萊卡擅長之處。他一開始也是玩街拍,但後來開始玩Fine Art,他自己說關鍵在於熟悉DR的近攝功能之後,讓他看到了一個有發揮潛力的空間。他的風格從網站上照片的得很清楚,就是局部。

很多玩攝影的人都會下意識得想把東西全部塞進去。比如說拍人,就一定要整尊放進去,拍建築,就整棟放進去。我也不例外。所以之前會很不習慣50mm。不過RG的作品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小小的局部也會是大大的世界。當然這是老生常談了,但談的人多,聽的也多,不過還是要親眼接受過高層次的激發與啟發才能真正有感受。愛拍杯子小東西的人很多,但多半都是用整體的觀點去詮釋小東西。RG則是用小小的局部去呈現大大的世界,這就是水準差異之所在。

現在沒時間多說,RG的作品台灣應該不難接觸到,因為是響叮噹的"萊卡攝影師",台灣攝影人看到萊卡兩字就海綿體充血了,所以RG應該是滿夯的吧。推薦大家可以翻翻看感受一下不同的視覺經驗。


繼續閱讀...

6.21.2009

La Strada: Italian Street Photography

La Strada,義大利文,"The Street"的意思。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F011053793
http://www.publishedart.com.au/bookshop.html?book_id=3512

也是偶然間翻到的書。我發現這種偶然間翻到的,往往都帶給我很大的驚奇。Gusov也是。

說到街拍,大家想來想去不是美國就是法國,不是紐約就是巴黎。當然,許多大師級的在兩地留下太多經典畫面當然是主因。這本書是集合一些義大利街拍的照片,看名字收集的應該也都是義大利攝影師。恕小弟見是不夠廣,名字多半都沒看過,應該也都不是什麼大師級的。但裡面的照片真的很棒。

我覺得好的街拍照片,就是要能傳神的表達那個地方或城市的風格跟精神。所以我不喜歡森山大道,因為他鏡頭下的紐約跟日本除了人種文字建築不一樣以外,看起來都差不多。我覺得這本書好在讓人看到一種義大利不同於法國跟美國的精神,一種均衡兩地風格的特色。法國過於優雅,美國過於躁動,義大利則是一種充滿著優雅的不羈的調調。EE果然是義大利裔的人,頗有義大利風。

我發現相較之下我最喜歡義大利風。不過感覺起來義大利的街拍似乎比較沉默,有點可惜。

提到街拍,
http://simonsawstreet.blogspot.com/
這是RFF上的member,亂強一把的。我覺得他對於廣角以及特殊角度的掌握真的是非常獨道。透過這兩種手法的運用,可以讓本來應該會很平凡的照片變得很有看頭。跟之前跟大家介紹過那位Flickr上ZJY算不同風格的強。ZJY的照片的內容比較有故事性,比較candid,這位老兄則是畫面很有視覺性。不過其實ZJY影像也有一種特色,請教過Mi兄,應該是後製上有經過局部加減光等特殊處理呈現出不一樣的質感。總之兩位高手都已經玩出了很強烈的個人風格。

這讓我想到,影像的生命力與否,後製暗房,醞釀出個人風格可能也都是很重要的因素。這些也很可能是我的missing links。我想該是認真思考風格這件事的時候了。一直以來都想著說去追隨哪位喜歡的攝影師的腳步,但後來漸漸覺得,攝影風格這種東西,牽涉的層面太多了,歷史地理文化經歷背景個性等等的東西一些細微的地方都會造成很大的不同。等我snap到考完回國之後,該是回過頭去檢視一下自己這一年留下的照片中,喜歡哪些,不喜歡哪些,然後慢慢去思考摸索自己的風格到底是什麼,而不是無頭蒼蠅般的亂按快門。

之前提過timeline、thematic connections的想法,現在發現自己漏掉了一個其實是最上位的主幹。等回國再思考吧,我最近已經開始認真唸書了,大概已經認真兩三天了XD....


繼續閱讀...

6.14.2009

我在NYC街上遇到平井堅!

這輩子過去都很討厭去圖書館唸書,但最近我超愛去圖書館唸書的,刮風下雨都風雨無阻。不是我太認真,而是走去圖書館的路上我可以獲得短暫的解放跟自由。

因為也不可能有時間可以讓我在街上可以慢慢觀察慢慢等,我只有辦法就是放慢一下腳步看看有什麼有趣的事物,所以不太可能發展出什麼timeline類型的decisive moment的照片。為了避免流於snaps,一來其實在路上逛時有特定去鎖定一些主題,希望至少達到thematic connections,對於thematic connections這點Gusov的攝影集讓我體會到很多。二來,目前也會要求自己,看到一個東西無法瞬間想到表象以外的意涵,就放掉這畫面,其實這跟thematic connections之間也有關連。雖然常常會造成遺憾,或者還是三不五十快門一按下去瞬間就暗罵:更,這是在拍三小....朋友....但大致上來說,至少不會流於看見黑影就開槍的street snaps。

這樣的遊戲,讓我想到當初為什麼決定要砸錢投入培養攝影嗜好的理由,現在看來這投資真的是正確的。這過程當中我可以得到一種讓玩性奔放馳騁的解脫跟自由,即使很短暫。畢業了其實很悶,不是因為考試,反正我也沒很認真準備。悶的是話這麼多錢出來唸書,會去不做商務為黑心企業服務感覺就很虧回不了本,然後地位也很低賤,當初為什麼我就不能乖乖去準備考試當官官呢?你沒有能力強到去改變這世界,就應該乖乖去服侍這世界。不管如何,法律這條路我已經徹底認清我就是這樣子高不成低不就了,真的是混口飯吃,混幾捲底片器材就好。人生的意義跟虛假的自由,只能寄望於光圈快門之間。所以我是很真心想把它練起來。

有沒有進步?自己最清楚。之前有想要整理一下來NYC以後的相片,想弄個my best of NYC相片集,但看了一下以前的照片,覺得好像只能用一個my less worse of NYC,所以放棄這念頭。這是好事,代表有在進步。之前有一位攝影老手朋友跟我說,說真的,以一個才玩沒多久的人來說,你真的已經很不錯了。雖然這很可能只是在安慰我這花大錢的傻子,或者騙我繼續傻傻買下去,但自己有沒有進步自己最知道。我自覺至少從Mi兄指引下看攝影集以來,有著很大的改變。所以器材真的不用買多,攝影集到是要給它用力看。

一開始都看一些街拍的攝影集,後來又接觸一些fine art的,最近又回歸街拍。個人覺得,對我來說,攝影師不應該是藝術家。要當藝術家,就去畫畫,那才是真的藝術。所以HCB晚年跑去畫畫了。攝影師應該是哲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歷史學家、地理學家、旅遊專家、娛樂大家。過去曾經有攝影是不是藝術之爭,當時保守派是認為不是,但理由是攝影層次太低。我也認為不是,但理由是它境界應該更高。不管如何,總之看了攝影集學習到很多,也找到自己想要練習發展的方向。

或許是真的開竅了,或許是找到方向了,又或許只是單純終於把作業照照完可以開始拍自己想試試的,又或許只是單純運氣好,總之,最近看到自己照片的感覺跟過去相比真的是煥然一新,常常懷疑這是我的水準嘛。請不要誤會說我自認拍得很好,因為我比較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過去的自己,一個是高手。我只care有沒有比過去好,跟高手還差多少,並不care我在多數玩家當中的水準在哪裡。說真的,攝影這東西風格類型很多種,此外,說真的,大部分的玩家也就都是那種水準而以,差距也不大,去比這實在沒意思。像就街拍而言,我發現我就受到這篇影響很大,風格跟東方玩家不太一樣。西方的比較candid,強調畫面中人物物體街景的互動關係,而東方比較喜歡使用一些意涵或者純畫面藝術價值的東西,比較不強調互動。沒有甚麼誰好誰不好,就是有點不太一樣。而我也不想去改變,想把這套帶回台灣試看看,雖然結果可能很淒慘。總之,一方面我跟過去相比會覺得煥然一新,但另一方面跟高手相比還是覺得總是哪裡有很大的問題。

我知道攝影是很沒尊嚴的工作。拍個幾百張有一張很棒的就偷笑了。而且,最好的畫面,要磨,要等。而我現在也只是走在路上隨手拍拍,然後幾乎所有照片全都丟上去(反正錢都繳了XD),所以整體水準要多高多高我當然不會期待。這也不是我care的。我care的是,很多時候一開始看覺得很喜歡,睡一較起來又覺得很平庸,感覺少了些甚麼,所以生命力弱了些,但問題是我不太清楚到底少的是什麼。

目前想到的可能是角度的問題。我現在練到對50mm光圈八在街拍使用目的下可以不看就調整焦距,白天戶外不太需要靠測光了目測抓光,也就是說在我看見目標之時我多半都可以調整到只剩下按快門的動作,不過,接下來,我都是站著或稍微蹲低一點就拍,只想趕快抓住那瞬間,並不會去用什麼很不平凡的角度去拍。事實上,我對於很多人在說要多用不同角度讓畫面不一樣更可看這種說法很不以為然。如果你的畫面沒有內容,透過改變角度來吸引人,那不過只是玩弄花俏的手法來騙騙不懂的人而已。改變角度會有意義的情形是,你改變的角度會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內容。我從前一陣子以來有特意研究很多攝影集拍攝角度的問題,發現事實上,很多經典照片,根本就只是用很平凡的角度拍出來的而已。所以關鍵真的是在於改變角度能不能看見不同故事才有意義。舉例來說:
2009 New Haven University Graduation
這張照片不醜,但也沒什麼特色跟故事性。事實上這大概就是一般玩家的水準而以吧。但我事後想想,反正是從背後偷拍也不會被發現,為什麼我當初步思考一下別的角度?比如說,坐下來跟她平行拍,然後欄杆剛好擋在會場內畢業生面前,像是畢業生被關著,不就更凸顯我想強調這畢業典禮guests可以很自在隨性遊走的特點?這樣畫面會不會更好些?這種時候改變角度就很有意義,因為內容不一樣了。

不過角度這問題要練起來實在很艱苦。因為你要再用平凡的角度看到的瞬間就能預想到哪樣的角度會有怎樣不平凡的內容,然後瞬間移到那個角度按下快門拍攝。我現在光抓住平凡中有趣的瞬間就差不多了,功力實在不到那。但有時候好像又不只是角度的問題。

Brooklyn‧:) & :(

Washington Square‧Big Splash & Small Splash

第一張我取名":) & :(",第二張"Big Splash & Small Splash"。這兩張是我這批新照片中應該算是前幾喜歡的。我剛看超愛的,但睡一覺起來看又覺得還是少些東西。不只是角度內容的問題,something is missing,削弱了它們的生命力,但我一時又參不透是哪裡有問題。

所以,說我在NYC上遇到平井堅只是片大家點進來而以XD是時上重點是我遇到瓶頸,知道自己少了些東西,不知道少的是什麼。所以希望大家能給我一些意見,只要是有基本rational basis的,再難聽我都愛聽,感謝大家了,請受小弟一拜m(_ _)m

不管攝影功力如何,其實這段期間以來我最欣慰的是,我敢堅定的說,我現在真的是玩攝影比玩器材多的多多了。我想光這點,搞不好就幹倒一狗票資歷比我深多的玩家們了。

最後,誠心希望大家給我建議,讓我在NYC僅剩的時光裡可以調整一下,回台灣我可能就要跟王建民一樣陷入很長的低潮了....


繼續閱讀...

6.11.2009

夜之佛鏡資訊

先抱怨一下。我對喜歡馬沒意見,我對支持統沒意見,我對大部分的人做總統都沒意見,反正很難比卒仔扁更爛了。但為什麼偏偏就要選一個姓馬的支持統,還是做總統?馬統馬統,大家難道不知道馬統帶賽嗎?他媽的在下去王建民真的要回來打中職了。台灣,或者中華民國要有救,很簡單,扁馬兩個趕快切腹自殺國力馬上進步兩百年!世界奇觀早就都已經蓋出來撐一百年獲得勝利了!

總之最近心情很差。BAR唸不下,攝影感覺遇到平井堅,畢業了卻覺得很空虛,未來的人生覺得很迷惘,王建民表現不好,扁馬都還不去死,人生說悶莫過於如此。只好來這發洩一下扯屁話。

http://dfarkas.blogspot.com/2009/05/shooting-with-new-noctilux-m-50mm-f095.html

http://fast-eddy.air-nifty.com/river/

夜之神鏡掛上ASPH升級了,變成夜之佛鏡。現在萊卡好像因為製造過程比想像徵繁複精細很多,出現這支鏡頭供貨速度的問題。不過有人已經拿到然後拍了一些測試照了,然後果然都只是光圈全開拍Bokeh照。總之給大家參考看看吧,看看有誰要當草泥馬第一個入手的好了。

老實說目前看起來我沒有很impressive。我覺得以前的Noct迷人多了。
期待Nokton的表現。雖然本人應該不是落在這個市場內。

心情很差,玻璃瓶的Guiness很小瓶一下就沒了喝得很不爽。
等下上B&H訂一支夜之佛鏡來洩恨好了....

繼續閱讀...

6.08.2009

欲介紹攝影集備忘

還是備忘用的。

1. Coney Island: Peter Cranser(蕭索,詭異) & Bruce Gilden(醜陋,粗魯,荒謬)
2. Álvarez Bravo
3. Alex Webb: Hot Light/Half-Made Worlds(善用正片的優點與缺點)
4. Martin Parr: A Small World(Tourism,英國,鄉鄙,荒謬)
5. David Bailey: Photo that Mark can do, Lady is a tramp (時尚攝影師)
6. Sasha Gusov: Locusts
7. Edward Weston
8. Jean Gaumy: Man at Sea
9. Bruce Davidson: Central Park
10 Andrea Gursky: 數大便是美,幾何線條
11 Ocean





繼續閱讀...

6.07.2009

Masters of Photography (增加606兄提供資訊的增補版)

一系列評價不錯的記錄片。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masters+of+photography&page=1

裡面很多大家比較不是耳熟能詳(就是非HCB之流的)的攝影師,可以慢慢逛看。
因為我現在也沒時間好好看,會趁休息時偶爾看看而已。
所以有誰如果看到其中有哪些攝影師介紹得很不錯的歡迎透過回應提供確切連結來分享一下。

RFF上有人已經整理出Andre Kertesz的:
http://www.rangefinderforum.com/forums/showthread.php?t=7497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0U_eI34kE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ORUDSv8T8&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XXdUYWocsc&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jAyLdztugo&feature=related

※補充:

感謝606兄提供的資訊,606兄找到BBC Master of Photography這系列紀錄片的原始來源,還可以下載,連結如下:
http://www.mytvblog.org/?p=3363

此外606也找到當初曾經介紹過也是BBC記錄片的Genius of Photography原始來源:
http://www.mytvblog.org/?p=55

比我之前提供那些Youtube的連結方便多了,再次感謝606兄的分享^^!




繼續閱讀...

6.02.2009

Wedding Photography Ideas

這也是一篇備忘用的,不過先講一件悲哀的事,我MP的計數器會秀逗,常常歸不了零,會停在第二張左右的地方,今天又發生了一次。對於徠卡現在的品質,我已經不想多說甚麼....

最近很多人結婚拍婚紗,我個人一直非常無法接受台灣婚紗拍出來的那種東西,看了一些網路上推薦所謂"大師"的作品,我很羨慕那些可以活在那種照片中享受的人。學校圖書館剛好有兩本(只有兩本)講wedding photography的書,加上陸陸續續以來看了很多攝影集,有一些idea。撇開技術層面不談,我覺得我的idea隨便都能打趴什麼sound還是health那些匠流。我決定以後結婚還是會拍婚紗,但那就是交作業而以,我想要自己想好idea跟畫面請認識的人來操刀,算是一本非正式的自己收藏製作的,然後一起擺在會場羞辱那本"作業"。也不用什麼燈光器材,純粹走自然風,重點不是把人拍的美的很假,而是那種生命力。商業就是商業,再怎麼美都還是市儈。

美國這邊其實沒有我們嚴格意義的婚紗攝影,他們的比較像是wedding journalism,記錄婚禮過程的。不過還是會穿插一下有pose的。而且,即使只是記錄,很多畫面的創意等等都比台灣可笑的婚紗好上一萬倍。看了一下激盪出我一些idea。

目前有兩個主軸,一個是向大師致敬系列,就是模仿一些經典情侶照,然後會放出AB照對照,算是好玩用的。另一個是看到一本攝影集給我的靈感,引用美國結婚時神父會講的那一串屁話,每一句話下面想一些象徵畫面或者相關生活照,弄成一本。目前是想看看能不能把跟大師致敬整合在一起用成一本就好。目前有想到幾個畫面,會繼續構思,確定下來後會陸陸續續寫上。礙於商業機密,我會使用簡略的代號我自己看懂就好。另誠徵壯士,看誰有興趣到時候幫我按快門,底片我會供應,idea我會先想好甚至畫簡圖出來,你也可以提供你的想法我們來討論。出外景我還會提供旅費。requirement就是喜愛RF就好,我是指真的有熱血的那種喜愛。

反正還有很多時間,我可以慢慢構思,狀是們也可以慢慢練功。


Do you take this person,

To be your lawfully wedded spouse,

To have,

And to hold,

To love,

And to Cherish,

For better,

And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From this day forth,

Till death do you part?

M: Yes I do.

F: Yes I do.

I now pronounce you husband and wife, you may kiss the bride.


繼續閱讀...

6.01.2009

Sasha Gusov: Locusts

這是第二個我會想買他攝影集的人,這都是上天的旨意。

http://www.gusov.com/site/
個人網頁。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travel/travel_images/article4921140.ece
攝影集簡介。
http://www.amazon.co.uk/Locusts-Gusov/product-reviews/0500543674/ref=dp_db_cm_cr_acr_txt?ie=UTF8&showViewpoints=1
Amazon UK上的評價。

這本書在圖書館架上看到很多次了,但都沒一次拿來翻過。這一兩天剛好提到想要的個人風格而已,今天不知哪來的衝動竟然把它拿下來翻了一下....或許正是上天的指引吧....

Exactly the style I am looking for!!!!

他是一位俄國攝影師,主要是接一些雜誌的工作,其中包括Time(難怪覺得這名字很熟)。工作之故旅行各地,這幾年來有計畫的在旅行途中記錄下一些畫面。哪些畫面?就是靠盃好笑的諷刺大眾文化的畫面。EE的幽默比較溫馨,SG的幽默則是超諷刺超靠盃。書名Locusts,一開頭就引出埃及記講蝗災的句子,就是在說大眾文化像蝗蟲般過境蔓延世界各地。他的笑料太尖酸很多人可能不愛,但我愛死了。而且很多我想要記錄諷刺的題材(像是死觀光客、數位相機氾濫),他全部都酸了一遍。

不過台灣可能看不到吧,剛查了一下,連美國亞馬遜都沒賣他的書,要上UK的才有。我也是敝校圖書館第一位借的人,幫書後的日期章表格開了苞。沒時間說太多了,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機會去弄這本書來看。

我應該會買,其實也不貴,回台灣可以再跟我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