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2009

Garry Winogrand

1. Garry Winogrand? Again? ─ 好格推薦
2. God Bless Helen Levitt


1. Garry Winogrand? Again? ─ 好格推薦

大家可能很訝異,我幹嘛又介紹一次GW。其實之前的介紹都很玩票,也都還沒很認真看他的作品,等到我後來見見正經一點的介紹攝影師後,一直想說有機會要再補介紹一次。剛好這幾天Mi兄提供我一個很棒很棒的部落格,格主是唸攝影藝術的樣子,是Mi兄朋友的朋友,裡面有一篇詳細介紹GW的,就趁機偷懶補介紹一下^^"很推薦這個部落格,還有很多其他攝影師的介紹可以逛看看。(耶!我有好多人的介紹可以偷懶了XD....)

http://liangpin.blogspot.com/2009/04/garry-winogrand_05.html

基本上他部落格的介紹有幾個很好的特色:1.很詳細的從攝影集裡的介紹等資訊整理出生平簡介,比我偷懶的引連結好多了。我生平介紹都是很特定目的性的,就是我都只挑那種會引導道我想介紹的內容的講,沒有很系統性完整的整理出來。2.圖片很多。我的介紹都只放一張甚至不放XD....3.最重要的,他的評論才像是真正攝影人的評論嘛!我的都馬是借題發揮,一天到晚扯權力結構。不是因為我厲害,是因為我沒有能力從攝影藝術的角度評析的能力XD....綜上所述,這人介紹比我強多了,人家做得比我好的事我就沒必要再去做。我頂多就補充一點他沒提到的就好。基本上我的補充很大一部分會把之前GW的引過來,合成一篇方便觀賞。看過的這部分就很多都能跳過了,直接看最後一段新加的補充就好。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rry_Winogrand
WIKI上的介紹。
http://www.rangefinderforum.com/forums/showthread.php?t=16076
RFF上關於Winogrand的一些討論。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photo/essays/vanRiper/030131.htm
一篇關於Winogrand的報導。
http://www.photogs.com/bwworld/winogrand.html
一位攝影師對於Winogrand的報導。
http://2point8.whileseated.org/2007/03/23/garry-winogrand-with-bill-moyers/
一個有關Winogrand的短片,裡面可以看到他的手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em927v_kpo&feature=related
一個Winogrand的訪談。

HCB跟Winogrand應該算是風格不太一樣的紀實攝影師,這從他們喜歡使用的焦段可以窺知一二。HCB出生於法國一個優渥的家庭,有人說優渥的家庭背景讓HCB會很習慣於用50mm,因為這樣的背景會無意識中讓他習慣跟死老百姓保持一些距離,當一個靜靜埋伏在旁邊默默記錄的觀察者。而Winogrand則是NYC Bronx長大的,大家都知道NYC是一個甚麼樣的鬼地方,Bronx更是鬼地方中的鬼地方。可能是NYC這樣的一種Hustle and Bustle的環境,讓Winogrand很習慣跟人直接去contact。這點從出身Brooklyn之前提供超暴力街拍連結的那個攝影師(忘記名字了,因為我對他沒甚麼感覺)也可以得到一些映證。所以Winogrand喜歡用的是28mm,有在玩的人就知道當你在街上要用28mm拍人那個contact要有多近,我光是用35偶爾拍拍就已經常常覺的很壓迫了。總之,這種廣角焦段讓Wino要跟拍攝的人靠得很近,近到讓人一時間很難意識到他在拍你,都要拍完以後才開始懷疑:他剛剛是在拍我嘛?這個從上面有他拍攝情形的那個短片就可以得知,被拍的人都是傻傻的被拍完以後愣了一陣子,才開始半查覺半懷疑自己剛剛好像被偷拍了....簡言之,Wino比較像是在人群中流動的參與者,而不是觀察者。

但不管風格上的差異,HCB跟Wino都有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共同點。第一,他們都有美術畫畫的背景。說甚麼街拍時機稍縱即逝所以很難有怎樣多優美的構圖,這是我們這些遜咖在說的。整天在街上到處亂拍自以為就是街拍自Hi的人多的是,但為什麼人家就是大師?稍微仔細看看他們的照片就可以發現,構圖一點都不含糊。一般人會懷疑像Wino那樣電光火石間隨手一晃為什麼構圖都還是很有水準,我覺得可能就是繪畫藝術的底子讓他們把這些構圖觀念早就內化在每一次眨眼之間。另一個共同點是他們總是能出現在具有重要或者歷史意義的時空中。像Wino我覺得他死後更有名的一個原因是他記錄下了很多幾十年前NYC的人文珍貴畫面,像他在MOMA的展出很多是一些當時的群眾運動畫面。在當時看可能就覺得就那樣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畫面在現代就變得很有意義。常常有人在RFF上問說他又想買鏡頭要買哪支好,偶爾就會有人回應你手上的東西很夠用了,把錢投資在一趟旅行或一個project上吧。這是真的。管你在怎麼愛拍照,如果每天的生活永遠就是在那幾個圈子裡兜,那要弄出多少不管是對自己或別人有意義的畫面都很有限。就是要出去多玩多晃多看看一些東西才會更豐富,即使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拍拍美美的旅遊照,都比整天窩在家裡拍酒杯酒瓶bokeh照有意義多了。當然,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沒有時間啦XD....總之只是想強調,器材夠用就好,除非你錢多到爆可以收集,否則把那些器材錢換成旅行基金會有意義的多。

其實Wino給我們最大的反省應該是:他主要是用Canon 28/2.8,連徠卡都不是。我沒那麼遜的又再老調重彈器材無用論的陳腔濫調,我只是想提出一個有趣的想法。大家都說RF適合街拍人文,M機又是其中經典,安靜輕巧。但拿來街拍,會發現事實上街拍真得充滿許多不完美。常常是估焦,不能慢慢對焦,移動或者晃到,沒時間慢慢準確測光等等等等因素,對畫面品質的影響都遠大於鏡頭的素質。舉例來說,我以前超愛用超焦的,但後來發現用超焦其實我要的遠方的景物就變得不是像你直接對他對焦那樣清晰,所以現在比較少用了。Chris Week在他的電子書上也提到street photography充滿著不完美,但,so what?所以很有趣的是,光學品質最優良的徠卡M鏡最適合的戰場竟是一個充滿著抵銷他優勢的因素的地方XD....這有點像是徠卡無人能敵的是最大光圈時的表現,但如果你習慣在低光時才開大光圈又用手持低速拍攝,那其實這個優勢也會被許多大大小小的因素給吃掉。提出這觀點也不是要建議甚麼,像我,能的話還是會盡量買徠卡,不過這道提供是一個解構的想法基礎。

GW死後留下很多沒整理出來的照片。他是一為拍得很多的攝影師,但會造成這個現象的真正關鍵在於,他晚年變本加厲。觀察他晚年照片的照片可以發現,他晚年出現有點亂拍的現象,比如說,他會坐在車子裡面從窗戶望出去沿路亂拍,然後拍的東西沒什麼主題也沒甚麼頭緒。甚至,連拍攝的技術都好像出現問題,大量的手振或者脫焦。然後大量隨意的拍完以後,都不是很積極的去整理出來。原因是什麼?其實沒有人知道。有人認為是他晚年時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整個身心狀態都不是很健全。事實上,GW過於ego跟神經質的個性,加上際遇等等,其實一路過來並不是很順遂。他作品的評價跟地位是到很後來才被肯定的,甚至是在他過世後才被捧成超級大師的。這很可能因為又加上晚年的病痛造成他這令人不解的轉變。有人說,是因為GW後來有點迷失自己的方向了。因為他後來離開他熟悉的NYC,到了德州加州LA去長住一段時間,而這些地方一直無法讓GW去抓到它的一個著力點,讓他有點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走,所以變成有點亂拍甚至拍攝手法上也變得隨意嘗試找方向。也有人解讀認為說,GW晚年其實是有意在實驗常識另一種不同的拍攝風格跟手法,不幸的是,當他還在摸索實驗還沒悟出什麼心得之時,就不幸過世了。總之,GW掛了之後,就無法知道到底是什麼造成他的轉變。不管如何,至少他也留下了轉變前那些經典但在當時未甚受重視的照片供後人憑弔,也是一位啟發很多後人受後世膜拜的大師。

2. God Bless Helen Levitt

http://www.economist.com/obituary/displayStory.cfm?story_id=13437721

一位NYC出身,而拍攝也多半圍繞在NYC的攝影師,日前不幸過世。老實說,之前也不知道她是誰,是看了她過是得新聞以後才去圖書館考古看看。老實說它的作品是沒有讓我很impressive啦,我覺得那個領域的真的是曾經看過EE以後,總覺得別人在怎麼拍都少了那分味。不過HL的作品倒是HCB很欣賞。



1 則留言:

  1. 學長

    不好意思 我是李茂生老師的學生

    有事想要找您 不知道可否給我您的email呢
    謝謝
    我的聯絡方式
    r94a21064@ntu.edu.tw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