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經介紹過這支鏡頭了,接下來是後續追蹤報導。之前提到過有人說C Sonnar(以下簡稱CS)一支鏡頭在不同光圈下會有不同味道,甚至多達六種。前幾天循線追查到一個網路連結疑似找到這種說法的出處來源了....
有人會問,不同光圈有不同味道不是很正常嘛?早期可能是如此,由於早期光學技術的問題,在大光圈時成像可能會變得很鬆軟,對比變低等等,要縮光圈才會呈現出最好的成像,所以說好聽一點在大光圈會呈現不同的味道,說難聽一點就是技術不夠好無法將大光圈的成像做得很好。這樣的問題在現今光學技術之下已經大有改善,各廠各家無不追求大光圈時仍有極佳的成像表現,徠卡一系列ASPH的新鏡賣點正是最大光圈時已經能展現優越的成像品質,它這麼貴賣的就是這一丁點的差距,否則光圈一縮比起他廠他也沒佔什麼太大的便宜。但有趣就有趣在當現代鏡已經能大幅提升大光圈的成像的同時,卻有不同的聲音表示這樣的矯枉過正讓現代鏡失去了"味道"。在這不想去對於這是"缺陷"還是"味道"多所著墨,那是我接下來的文章才想談的,在這就先基於味道存在論的假設前提之下,繼續說下去。如果你不爽這種味道存在論,那就自動把以下的"味道"一詞全部改成"缺陷"或者"瑕疵",這樣應該也可以讀得很爽。總之,現代鏡因為大光圈時也都矯正的很棒,所以不同光圈的清晰對比等等都相差不大,唯一比較能觀察到的不同就只是景深的不同。但CS應該是現代鏡裡面的特例,它擺明就是老酒用新瓶子裝,根本不太care大光圈時成像清不清晰的問題。
不多說,上上CS有六種味道可能出處的連結:
http://www.flickr.com/photos/59177039@N00/sets/72157602216140269/
這是一個RF論壇上CS愛好者的Flickr,裡面有對於CS在不同光圈下得比較測試。這是一位妙人,對於分析CS不遺餘力,之前提到過CS有光圈1.5、2.8兩種優化的版本,這位老兄喜愛到兩支都有,然後還做了兩種版本的移焦測試。總之應該是CS界的智多星。
其實,我自己是看不出來有六種不同的味道^^"....原則上我個人是覺得有1.5, 2, 2.8 & 4, 5.6, 8以上對我來說已經沒有甚麼味道上決定性的不同了。而這位老兄的一些評論跟另一位老兄對這一系列照片的評論有一些跟我自己的觀察不謀而合。以下針對不同光圈的味道詳述。
1.5
請點以上連結光圈1.5的照片做參考。CS在最大光圈1.5時的表現,被很多人評為不堪用,這檔光圈根本是做假的。一部分問題可能是如果你拿到的是光圈2.8優化版,在近距離光圈1.5時,因為景深太淺加移焦,常常就是形成脫焦。不過我的使用經驗是,即使你對到焦了,當你看到照片時還是會覺得是脫焦,只有在你仔細研究照片發現怎麼沒一個地方對到焦時,你才會恍然大悟時對焦的地方已經算是整張照片裡最清楚的地方了....就像回應光圈1.5的那位老兄說的,他感覺照片中好像沒任何一個地方對到焦....
接下來的問題就會是,更,那要這支鏡頭幹嘛?很有趣的是,大光圈這種表現正是它的賣點之一。這種大光圈時軟趴趴的表現其實很多老的大光圈鏡頭都有啊,這算是哪一國的賣點。不過我自己個感覺是,CS這類鏡頭一個比較不一樣的特色在於,一般這些老鏡最大光圈時成像鬆軟外,連對比都流失了很多,但CS這類鏡頭卻還是保有一定程度的對比,不會強烈到給人鮮明的感覺,卻也不會流失到畫面整個散掉的感覺。當然回應光圈1.5的老兄直接了當的說這對比根本不行,但我覺得實在不能以現代鏡的標準來衡量它的表現。那根本不是CS的訴求。你會因為喬登棒球打得差就說他是個爛運動員嘛?所以雖然解析度變得非常差了,但保留住的對比還是讓畫面具有可看性,甚至會有一種很特殊的感覺。就像印象派的畫一樣,你看不到現條的構成了,但靠著光影還是表達了另一種特殊的美感。只是CS沒有印象派這麼粗曠的感覺,因為它巧妙的保留住一些對比卻又能讓它們融化在一起,應該算是柔美風的印象派吧XD....還有,如果你是bokeh論者,那你一定不會沒注意到CS超級賣點之一的bokeh在最大光圈之下是怎樣的化到極致然後跟柔焦般的焦內交融....
在這要附帶說明一點。在數位時代,許多人把照片放很大,然後坐著盯著螢幕看。你要真是這種觀看方法的使用者,那可能沒幾支現代鏡以外的鏡頭在大光圈下會讓你覺得acceptable的。真這樣玩,當然會覺得CS在1.5是垃圾。放大不就是為了要站遠一點觀賞享受那種視覺效果。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去了解CS在1.5時的特性,請把圖放大後站遠一點看,欣賞它那種有點迷濛的視覺效果,喜歡不喜歡是一回事,但不要用錯誤的觀賞方式就下評論。
蔡司一直強調這是一支特殊性質的鏡頭,適合拿來拍攝肖像還是藝術創作,也因為這樣蔡司才會認為讓最大光圈時移焦,呈現一種柔焦或者glow的感覺正是CS的特色,一開始才會都製作2.8優化版。但順應民意之下現在都開始做1.5優化版了。如果你手上拿到了2.8版的也不用難過,我一開始想要1.5版,後來卻想要2.8版,最後拿到的是疑似隱藏版XD....為什麼我會想要2.8版,因為一來有時候1.5移焦那種柔焦glow的感覺還滿好玩的,二來調整也不難,網路上流傳三種說法來調整:一種是說調整一個景深,比如光圈1.5,對好焦以後,再將刻度往左移到左邊1.5的刻度。但這有一個問題,就是景深表只有到光圈四,因為CS 50mm的景深關係沒有做到四以下的景深表,只能推估。但1.5實在很難估,因為只有一點點,所以跑出來說往左移一度的說法,也就是360度的一度。再另一種說法就是一律往左移到景深表左邊刻度四的地方。個人覺得這些都只是參考,重點是買回來要自己測焦看看自己的鏡頭是怎樣跑的。我自己是在光圈1.5時,對焦點會落在景深範圍的最後方,應該算是還在景深中,但實際拍攝時自己多少會移動,在近距離一點五景深那麼淺時那一點點的移動就影響很大,所以我還是會往左移一點,習慣是移到左邊刻度四的一半。只不過常常會忘記要補償而已XD....
贊助一張光圈1.5近距離拍攝的照片。不知為什麼部落格都沒甚麼人氣,原因一可能是因為光出一張嘴沒有技術支撐沒什麼權威的說服力,原因二可能是因為不像別人的部落格一樣圖都一大堆,黑底白字的頁面怎麼看都像已故刑法碩儒林山田教授的黑白講教科書。原因一短期是練不出來的,原因二倒是很好改進XD....為了速度的關係放小張的,看起來還是很清晰,而且很立體,這應該就是對比保留得還OK的證明,但點大張的話你就會知道CS在最大光圈是什麼德性了XD....這張忘記做補償,好像也手振,所以特別禁不起近距離檢視,觀賞時請謹記我剛剛說的方式:站後面一點,你就能領略它的特色。喜不喜歡另一回事....
2.0
再參考以上連結的光圈2照片。縮光圈到2.0,除了景深的差異,清晰程度跟對比馬上提升一個檔次。不過用現代鏡的標準檢視可能還是不及格。個人覺得2.0有一點過渡性質的感覺,等下看到2.8就知道,它不像2.8開始CS給人那種refresh的感覺,卻又不像1.5那種柔和慵懶的氣氛,變得有點卡在中間。我會覺得他比較像是一種1.5的替代,如果說你真的很不能忍受1.5的那種品質,或者說不想玩那樣的氣氛玩得太過頭,那就可以選擇2.0試試看。上一張2.0,也是小圖,有興趣可以點大圖。想要比較跟1.5的差別,不支薪模特兒手上餐具handle的方式可以比較看看,1.5的餐具有一點glow的味道。當然也可能是景深影響的關係。
2.8 & 4.0
請參考連結照片2.8、4的部分。蔡司會選擇針對2.8優化可能是有原因的,我覺得這是CS的sweet point。銳利度對比已經來到了喜好現代鏡的人應該都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柔美的調調卻還是原汁原味的保留。bokeh還是化得很油很開,對比上已經開始銳利清晰的主體,CS本來就已經讓人感動的立體感來到了巔峰。就是這樣的立體感讓我毫不猶豫心滿意足的省下跟買徠卡之間的差價XD....50/1.4A主體清晰銳利不用說,bokeh也是很不錯,但總覺得把兩個搭在以後有一種很突兀的把主體剪貼在背景上的感覺,而不是CS這種比較自然的立體感。我承認我只是看看網路上的照片做比較,但至少bokeh特色上的不同讓我還是喜歡CS勝於50/1.4A。與其把那個錢拿去買50/1.4A,我到寧肯換成CS+50cron+CV 50/1.5,你要什麼風格感覺廠牌全都有,不會只有一種調調,還可以省下一些錢買底片拍照。不要小看CV 50/1.5,過幾天有空會上一篇文章,有名的測試家Sean Reid,以前是玩fine art的,把35、50的大光圈鏡頭拿來比一比,他CV 50/1.5是向一個店家借的,測試完之後,他花錢把CV 50/1.5買下來留在身邊使用....然後當你發現CV 50/1.5的售價之後,你會不自主呼喊小林社長的名字....不多說,上照片,都是2.8或4.0的。想要被CS的立體感震撼,點大圖。
5.6以上
基本上我覺得光圈5.6以上整體畫面的風格就變得很清晰銳利,就像一般的現代鏡一樣。所以如果想拍風景,其實CS也是能勝任的。上兩張照片,人像那張是5.6,建築那張是8.0。記得點放大來看一下鏡頭的表現。
結論
小弟眼拙,無法細分到六種,但至少CS風情萬種總是很難否認的。喜不喜歡,見仁見智,但從趣味性來說,這支鏡頭真的是很有趣。老話一句不勸敗,這支鏡頭會評價兩極不是沒有原因,如果你只打算有一支鏡頭,或者打算入手第一支鏡頭,實在不太建議找CS下手。光圈要求不大,二手50cron還比CS便宜,光圈要求大,便宜大碗的CV 50/1.5也不錯,錢多甚至可以考慮買50/1.4A。但如果你打算找第二支鏡頭或第二支標頭來玩,這支絕對值得納入名單考慮。
在不考慮 掃描後的色偏 2.0的顏色比較暖 之後 隨著光圈慢慢縮 顏色越來越偏冷.. 更 是說你三個部份 再不同的地方測光 怎麼會準啊.....................
回覆刪除應該是場景或者底片以及沖掃的關係都會比鏡頭的影響大。至於測光我好像也沒甚麼特別厲害的地方^^"反正負片嘛,拍景物我會過曝半隔到一格,拍人過曝一格到一格半。不過相較於那台三十年的老米,MP的測光真的很consistent也很準。幾乎只要是依一樣的光線條件場景,MP的結果都是一樣。老米有時候會老番癲一下。我覺得MP這種只有一種測光方式反而比較好熟悉器材的測光系統,然後幫人訓練怎麼找測光區。DSLR搭載一堆測光方式反而難用。
回覆刪除個人這一個多月才開始玩RF.就發現了您的BLOG.沒事總是喜歡到您這來看看文章.您的BLOG很有料.很多文章都會讓我一讀再讀.
回覆刪除看完您這篇後.還真的要認真考慮是不是要再買一隻標頭.可能是CV 501.5或是CS 50 1.5
您說不勸敗.可是照片就是勸敗最大的力量...
我的BLOG當中有些最近用50cron的作品.算是還不完全上手.
感謝對小弟部落格的支持^^
回覆刪除J兄雖然說只玩了RF一個多月,不過看到您部落格上那捲黑白的練習照拍的一些街頭人文很有RF的Fu,看來RF應該是會很合您的胃口^^
目前還在摸索RF的拍照方法. 不過RF相機真的就像幫我開啟了一扇窗一樣...整個拍照的思維完全不同於SLR.不精準卻迷人.上週衝動下買了Leitz的9cm f4 (1948年出廠的). 卻發現90mm對焦起來頗辛苦的.好幾張照片都失焦.....
回覆刪除順道問一下.Leica早期的summitar 5cm f2是不是值得玩玩啊. 畢竟現在我已經有了50cron了...有點猶豫是要找老Leica或是ZM的50 F2或F1.5
我個人也是那種發現RF會讓我拍照時整個哲學變的完全不一樣的人。當初買的400D還是在,有時候拍照會覺得這樣的場合好像還是應該用DSLR,但一把它拿起來整個感覺都不對,還是寧肯用會很難用的RF,甚至寧可用超商買的立可拍也不想用DSLR。
回覆刪除我個人感覺是要"玩"鏡的話,老鏡是比較有趣的,就像Lexus是更好的車,但要"玩"車的話,alfa比它好玩多了。這端看每個人的喜好跟需求了。至於第二支50哪支好,我會建議可以把50cron再摸一陣子,然後覺得50cron對您來說缺了些甚麼,在決定看看下一支50是哪支好。比如說常常發現光圈二不夠,那就找一支光圈大一點的來補;覺得色彩不太對味,可以試試ZM的感覺;覺得不夠現代或太現代,那就找一支更現代或更不現代的來試試。
慘了,J兄的留言讓我開始越來越想好好玩攝影越來越不想好好工作了XD....
感謝建議囉.不過說真的50cron玩到現在.幾乎各方面都讓我很喜歡.不管是光圈大小.顏色.體積...幾乎各方面都很合我的胃口.就是因為幾乎什麼都符合了.就更讓人困惑該找哪隻50來玩. 想試試Summitar的散景.但也想試試ZM不同於Leica的色調.也會想試試CV鏡頭的味道.
回覆刪除上週在校園裡隨手就拍了一捲.很多都是在比較新入手的Leitz 9cm和CV 75mm的差異.(也是前陣子.看到一支含LTM接環的CV 75mm.鏡頭接近全新才6k.馬上買下.)感覺CV 75的反差比Elmar 9cm還高很多.乍看之下畫面比較好看.但是再看到層次感.卻是Elmar 9cm好的多...
可惜Elamr 9cm抗耀光實在太差. 拍起來常常霧霧的.